燃!中大公卫 9 名学子闪耀全运开幕式:以严谨铸坚守,用热血写青春
十五运会的圣火点燃赛场,激昂的旋律响彻场馆。在这场万众瞩目的盛会中,来自91传媒 的9名学子——2024级研究生杨屿舟、2022级本科生梁晓琳、2023级本科生李婧瑜和2024级6名本科生姜亚东、何灿、胡苏娟、伍伟韬、李茜悦、向筱函,以整齐的姿态与饱满的热情,成为开幕式上一抹亮眼的“中大公卫色”。在这份精彩的背后,藏着他们怎样的坚守与付出?现场又有哪些动人瞬间?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全运故事。
一、幕后坚守——以公卫严谨,打磨细节
11 个月的日夜淬炼,是公卫学子对责任的承诺。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,从生疏试探到熟练笃定,他们以专业的严谨对待每一次训练,用彼此的支撑扛过每一次疲惫,在细节中书写坚守的意义。
2023级本科生李婧瑜:凌晨六点的寒雾里匆匆集合,深夜十二点才拖着疲惫返程,每天的排练都安排得满满的。排练与期中月撞个满怀,站在岗位上重复抬手、指引,手臂酸痛到发麻也得保持微笑,回校还要趴在桌前啃书本。那些累到想放弃的瞬间,那些顶着困意硬撑的时刻,都因伙伴们的互相打气变得滚烫。你帮我揉肩,我替你值守,一句 “再坚持下” 便汇聚成暖流,所有艰难都在并肩协作中消融,只剩并肩向前的滚烫力量。
2024级本科生李茜悦:训练的强度确实很大,早上六点半可能就要离开宿舍,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到宿舍。很多岗位需要全程站立,比较“难熬”。尤其是11月4日的那次演练,风很大,还降温了,也伴着些许小雨,在寒风细雨里坚持并不容易。但当和我换岗的“小海豚”笑脸盈盈、满怀热情地对我比出“为你,更精彩”的志愿礼赞,送上“你辛苦了”的关心时,我感受到了同伴的支持,让我觉得我们的努力是很有意义与价值的。
2024级本科生姜亚东:我的岗位是需要训练的。第一次真正参与到正式培训中是今年10月12日。肯定是有训练与学习工作发生过冲突的情况。一开始是有犹豫的,也有很多同学因此退出了志愿服务,不过所幸我想通了,学习是一条细长的河,不会因为几次训练就干涸。而志愿服务的训练是开幕式的承重墙,少一次都是很危险的。所以我以训练为主,在其他时间补上我的学习和工作。
二、现场高光——以青春热血,见证盛会时刻
当圣火点燃全场,当掌声响彻场馆,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滚烫的回应。他们或身处队列或坚守场外,用双眼捕捉盛会的震撼,用心灵感受集体的力量,在璀璨瞬间定格青春的自豪。
2024级本科生胡苏娟: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:当火炬手如风般奔跑,所过之处,静坐的人群如被唤醒的潮汐,次第涌起、延绵向前,汇成一道追逐光与热的浪涌,最终簇拥着那簇圣火,奔流向最终的灯塔。当三支火炬——来自粤港澳的脉动——在台前轻触,星芒闪烁,一束磅礴的火焰轰然绽放,照亮了所有仰望的脸庞。
2024级本科生伍伟韬:其实作为中场志愿者,站在北广场是看不到内场舞台的。但还是可以看到奥体的灯光,听到里面播放的音乐。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,即将散场欢送时,我们提前上岗。我站在北广场看到奥体中心的顶棚上,蓝色的背景下映着数不胜数的星状光斑。会场内无数闪光灯随音乐节奏摇摆。时值秋夜,明月高悬。那一幕很美,我记得我仰头看了很久很久。
2024级本科生何灿:聚光灯亮起的瞬间,我的内心满是庄重与自豪。我能看到运动员队伍整齐入场的昂扬风貌,也能瞥见全场观众组成的“星海”。彼时我深刻感受到,作为志愿团队的一员,我们的每一个标准动作、每一次精准引导,都是这场盛会有序呈现的基础环节,个体的付出已融入集体的成果中。观众看完开幕式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我们互相道别。我们切身体会到,岗位无论大小或位置是否偏僻,都是为了尽可能地确保每一位观众的愉快观演。






三、公卫心声——以青春之名,致敬成长与担当
一场全运志愿,一次身份觉醒。他们跳出书本的框架,将公卫精神融入实践,在奉献中读懂 “为公” 的内涵,在服务中明晰责任的重量,让青春在守护与担当里愈发厚重。
2022级本科生梁晓琳:能够成为十五运会“双先”代表观摩活动的随车志愿者,我倍感荣幸。在前期准备和现场开展过程中,我体会到了活动组织的严谨性和专业性,也感受到了“被需要”、“被感谢”的喜悦和满足,坚定了继续在公众服务中奉献自我的决心。
2024级本科生向筱函:这次活动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跳出书本,把公卫 “群体视角、协同思维” 落地实践。从提前预判引导风险到联动各方保障秩序,我真切体会到 “守护公共利益” 的具体路径,也锤炼了沟通与应急能力,更坚定了用专业服务大众的初心。
2024级李茜悦:无论是公卫精神还是志愿者精神,其本质都是“奉献”“为公”,我们都是为了“大我”而努力奋斗的一群人,无论是公卫学子在疫情来临时的挺身而出,还是“小海豚”们在全运会现场的使命必达,都离不开对公众事业的付出与责任担当。
2024级胡苏娟:我认为这次志愿经历特别契合“公卫精神”中的“守护与服务”。公卫是守护公众健康,而我的岗位是守护观众的观赛体验——都是从小处出发,让集体更有序、更舒适,本质上都是“以他人的便利为目标”。
2024级研究生杨屿舟:报名之初,老师就特意提醒过志愿服务的忙碌与辛苦。所以我早早对照培训日程,把科研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提前推进,尽量不让两边的事情互相耽误。在此,也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杨博逸老师,得知我要参与志愿工作,他还叮嘱我要注意休息和安全,这份无条件的支持让我心里格外踏实。
从幕后的默默坚守,到现场的闪耀绽放,九名中大公卫学子用行动诠释了“青春无畏,逐梦前行”的真谛,也让“公卫蓝”在全运舞台上留下了深刻印记。他们的全运之旅告一段落,但这份独特的全运记忆,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。那抹闪亮的“中大色彩”,也将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熠熠生辉。
内容整理:翟会婷、李弈
材料提供:何灿、胡苏娟、姜亚东、伍伟韬、李茜悦、向筱函、杨屿舟、李婧瑜、梁晓琳
初审:李永强
审核:王燕芳
审定发布:夏敏


